廣編 心得

[試聽] 當言語是歌,世界就是家-拉卡‧飛琅 「流浪的歌 The Songs Of Ramblers」。

28 1 月, 2014

說來有點不好意思,我對於原住民歌手所知不多,對他們的音樂貢獻也所知有限,但是卻往往在不經意的時候,被他們的音樂才華以及渾然天成的美妙嗓音所驚豔。拉卡‧飛琅就是最近讓我印象深刻的原住民歌手之一。這次獲華納音樂邀請,來試聽他的最新專輯「流浪的歌 The Songs Of Ramblers」,一看到他的最新主打MV「瀘沽湖 Lugu Lake」,拉卡奔放渾厚的嗓音,伴著瀘沽湖的美景,好聽的讓我不禁起了雞皮疙瘩。

拉卡‧飛琅「流浪的歌 The Songs Of Ramblers」

首先先介紹一下拉卡‧飛琅。拉卡‧飛琅是來自台灣最少數民族─賽德克族的原住民歌手;他曾經在2004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「飛‧回家」,並獲得2005年第16屆金曲獎「最佳原住民流行音樂專輯演唱新人獎」。2006年,發行個人第二張母語創作專輯「想飛」後,更參與電影、戲劇演出、配樂及主題曲創作。在2011年上映的電影「賽德克‧巴萊」中,除了有他精湛的演出之外(飾演荷戈社頭目─塔道‧諾干),主題曲「看見彩虹」更是由其親自編寫詞曲(當時名為拉卡‧巫茂),並入圍第48屆金馬獎「最佳原創電影歌曲」。這是拉卡‧飛琅最廣為人知的演藝音樂成就。(以上為華納音樂所提供)

拉卡是台灣最少數民族賽德克族的原住民歌手這點已經很特別,更特別的是,他的專輯幾乎都是用母語創作,也就是用賽德克族的母語(註)吟唱的歌曲呢!這可看出他為了保存母語以及努力傳承的用心。說到首波主打的「瀘沽湖」,拉卡一共用了三種語言吟唱,一開始像是故事起頭般的描述,是用賽德克族的母語;中間慷慨激昂的副歌則是中文;最後一段低吟般的吟唱則是摩梭語。而MV也是特地大手筆拉到瀘沽湖去拍攝的,讓沒有機會去這中國第一美的高原湖的朋友們,可以聽著這首歌一邊欣賞美麗的瀘沽湖風光。我個人非常建議聽這首歌時,千萬千萬一定要看著MV一起聽,更能夠感覺到當時拉卡寫下這首歌的意境,也會更喜歡這位外型性格的賽德克勇士,那渾厚粗獷卻又在細膩之中溫柔迴轉的嗓音。

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原住民的母語以流行樂曲的旋律搭配吟唱,當然這已經不是首創,只是真的很少接觸原住民音樂的我,這才發現有些音跟語調很特別,這讓拉卡在唱著自己的母語時,才能夠在粗獷中顯溫柔,奔放中又細膩。下面帶著大家看一下「瀘沽湖」這首歌前面為拉卡母語的歌詞:

phu-lahun mu kana mplatac k alang maha ku migin sepi mu ini ptehedu
放下了一切離開家鄉 去尋找未完成的夢想
uxe napa bale npaan mu splatac mu alang dumu-nanga yaku
肩上扛了不起眼的行囊 告別了曾經生長的地方
so nii kndesan mkmusa ku rmigo so nii kn-glahang bobo deheran
現實的生活讓我想去流浪 眼前的世界是如此寬廣
sulu-ngelung ge uxe pbqerus yaku rmengo ku naq yaku uka kcugun mu
思念已不再是我的負擔 告訴我自己再沒有害怕

歌詞雖然簡單,僅有短短幾句,可是輕易的就觸動了心中旅行的渴望。唯有旅行,才能有機會見到更寬廣的世界,雖然暫時得放下一切離開家鄉,但是也讓自己的眼界更為寬大,心的容量也變得更能容納。旅行本身就是一種夢想,能夠出發去旅行,就是夢想的開端,也是告訴自己心無所懼的時刻。因為無所懼,所以思念家鄉的一切就不會再是負擔,反而成了撐持追求夢想的支柱。因為夢想,所以旅行,因為旅行,心變得更大更寬,而家鄉的思念,就是完成旅行的動力。

專輯內除了「瀘沽湖」有中文歌詞之外,有另外一首也有中文歌詞的「大酒鬼」,這首跟「瀘沽湖」則是完全不同風格。如果說「瀘沽湖」細膩之中帶婉轉,粗獷中帶溫柔,那麼「大酒鬼」就是一首從頭到尾要你暢快喝酒、大聲高歌的喝酒歌,聽著聽著也想要跟著乾幾杯!甚至節奏還讓我覺得搭配著原住民的舞蹈好像也十分搭配!歌詞中的一段描述拉卡當時拜訪摩梭族時,跟他們一同喝酒的趣味景象:

『背了大包 來到這陌生的女兒國
他們要我把背包丟在一旁 坐下來喝兩杯酒
在海拔2690的高度喝酒
會不會讓我喝過了頭神魂顛倒 不知道這裡是哪裡喔
Ow~ ow~ ow~ ow~ 大酒鬼
Ah~ ah~ ah~ ah~ ah~ 大酒鬼

兩杯下肚 開心的跟他們一起唱歌
我來唱一首他們聽不懂的 那魯灣伊后伊呀
他們想要唱一首歌送給我聽
原來它是一首大酒鬼的歌 我來唱給你聽吧

香醇的美酒 一起來喝吧
就會想起家鄉的阿媽
一杯接著一杯 暢快的喝吧
我不是大酒鬼』

在海拔那麼高的地方喝酒,要不是身處在摩梭族的部落中,醉到不省人事還真的會是不知道這裡是哪裡。而喝到高聲歡唱,乾脆唱那魯灣來充數,也讓我覺得好笑。那魯灣到底是哪族的歌曲呢?好像變成了所有原住民的代表曲了。更妙的是,喝了酒還會讓你想起家鄉的阿媽,該是摩梭族的母系社會結構,祖母(或是曾祖母、曾曾祖母…家族中年歲最長的女性長輩就是)幾乎是家中最大的大家長,或許是因為接待的摩梭家庭的祖母頻頻勸酒,才會想起家鄉的阿媽吧?(笑)

這次的試聽是很嶄新的體驗,雖然有八首的歌曲是以拉卡的母語吟唱,但是就如韓語日語等其他語言的歌曲,我們不全然理解歌詞,但歌詞旋律動人也讓我們聽得很喜歡。拉卡‧飛琅的這張專輯,民族風味不重,卻有抒情、輕搖滾、民謠風等值得細細聆聽的小品,拿來當生活中的背景音樂很適合,不沈重又不黏膩、不悲情也沒有偽裝的喜悅,有的只有音樂的真誠。讓拉卡‧飛琅的「流浪的歌 The Songs Of Ramblers」帶給你聽覺上的新體驗吧!說不定你會因此愛上這樣的原住民音樂喔!

 

(註):這邊不用「賽德克語」來說是因為賽德克語事實上包含三個方言群體,分別是:

‧德路固(Seejiq Truku)[太魯閣群(Taroko),或稱「托洛庫群」(Truku))]
‧德固達雅(Seediq Tgdaya)[德克達雅群(Takadaya)]
‧都達(Sediq Toda)[道澤群(Tuuda)]

 (以上資訊來自維基百科)

我不知道拉卡唱的是那個語系,所以就只好用「母語」來代稱了。

Share this post

You Might Also Like

No Comments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